2025年7月20日《咸阳日报》第01版
在陕西蛋乐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牧场物联网平台监测鸡舍情况。 实习记者 李赟 摄
本报记者 冯萌
说起养鸡场,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鸡粪遍地、臭气熏天。7月17日,记者走进兴平市店张街道的陕西蛋乐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养殖车间,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鸡舍宽敞明亮、温度恒定,母鸡精神抖擞、欢快进食,鸡蛋大小均匀、表面干净……这里,20万羽蛋鸡住上“空调房”、吃上“营养餐”、喝上“自来水”,科技赋能使传统养殖业焕发新生,智能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不仅让“鸡”遇变成机遇,更铺就了一条产业兴旺、百姓增收的乡村振兴路。
“以前养鸡全靠经验,天热天冷都得操心,现在盯着屏幕就能搞定。”公司董事长景蔚伦指着智能牧场物联网平台介绍,“通过鸡舍里的物联网传感器和设施,电子屏可显示温湿度、产蛋量、饲料消耗等关键数据,实时监测鸡舍的环境状况,还可根据蛋鸡的生长天数自动调节鸡舍的灯光亮度,将蛋鸡生长环境精准控制在最佳状态。”
传统养鸡模式,每到炎炎夏季,蛋鸡的产蛋率就会大幅度下降。“现在鸡舍内全自动的喂料机和鸡粪收集系统,为蛋鸡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避免由环境引起的蛋鸡疾病,蛋鸡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产蛋率自然也增加了,当前日产蛋19万余枚,产蛋率97.6%。”景蔚伦说。
“我们采用的是德国罗曼粉青年鸡苗,鸡蛋已通过无公害零抗生素使用检测。”高效养殖蛋鸡的同时,景蔚伦深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高要求,依托“九段式”科学喂养模式,每35天精准调整一次饲料配方,严格执行每批次饲料留样制度,按季度对饲料进行专业检测,从源头筑牢质量防线,确保每一枚鸡蛋都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安心蛋”。
车间内,随着传送带转动,一枚枚干净光洁的鸡蛋被整整齐齐地运送到分拣线上,不一会,工作人员就将传送来的鸡蛋全部码放到了蛋托上,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打包、装箱。
“在这里工作感觉特别方便,离家就几分钟路程,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50岁的店张街道西坡村村民薛曼莉正麻利地将鸡蛋码入蛋托,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不在少数。
“随着项目不断推进,我们将系统研究并设置适合残疾人的辅助性岗位,同步配套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完善适配性设施设备,让特殊群体也能共享发展红利。”景蔚伦表示。
据悉,该项目一期建成4栋智能化养殖厂房,配套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车间、中央集蛋库、防疫药品储藏中心、生产加工车间等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目前已有2栋智能化养殖厂房投产。项目年产量达3500吨,同时利用鸡粪生产1.2万吨生物有机肥,年产值约3200万元。
项目二期将扩建60万羽商品蛋鸡舍,一、二期工程顺利完成后,总存栏将达到100万只商品蛋鸡,每年可提供鲜蛋1900万公斤,畜禽有机肥3.8万吨,可解决100余人的就业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现有智能化养殖基础,规划打造集蛋鸡养殖、有机肥生产、果蔬种植于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让鸡粪转化的有机肥反哺周边农田,形成‘养殖—粪污—种植—再养殖’的绿色闭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景蔚伦信心满满。
